宠物乎?伴侣乎?
2009-10-16
现在,“宠物”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日常的概念。
读过著名画家范曾的一篇文章。他说:“‘宠物’云者,本应爱其生命,听其自然。然而人类的贪欲,必以动物痛苦的代价愉己,那么无论如何的宠爱都无异于戕害”。他们“虽为宠物,实为囚徒”。他并反思自己曾饲养两只小猴的过程:虽“饲以果品甜点,洒以香水,然而不到三年,它们先后死去”。范曾先生重的是动物的“自由生存”问题。
在这方面,我国古人有很好的榜样。比如苏轼的“侣鱼虾而友麋鹿”(《前赤壁赋》),即把动物看成是“伴侣”和“朋友”。南朝时鹤主人埋葬爱鹤时所镌刻的墓志铭《瘗鹤铭》中,有“真侣”二字至今斑驳可见,也是把动物当作“伴侣”看待的。
其实,长期以来,国人也并不把看家犬、猎犬和警犬看作“宠物”,而是看作“伙计”、视为“战友”。有精神卫生专家认为:“作为生命,动物和人是平等的,需要互相尊重”。孩子与动物就有着天然的亲密关系,他们看到小动物常会像朋友那样去亲近。基于社会文明和心理良知,正确对待动物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人们的共识。
我以为,“宠物”和“朋友”、“伴侣”是不同的概念。前者是恩赐、宠幸、溺爱;后者是平等、尊重、友谊。如果只是把收养的动物当“宠物”,就容易摆出“主人”的架子,以至居高临下,对动物持“统治”意识。虽“宠爱有加”,而一旦“宠物”因“色衰而爱弛”,就会失“宠”,也许会被抛弃,甚至出现虐待“宠物”的现象。宠爱、虐待,其实是相通的两个极端,因为它们的基础就是人对动物的不平等意识。
宠物乎?朋友、伴侣乎?这其实是一个社会心理的健康问题。
读过著名画家范曾的一篇文章。他说:“‘宠物’云者,本应爱其生命,听其自然。然而人类的贪欲,必以动物痛苦的代价愉己,那么无论如何的宠爱都无异于戕害”。他们“虽为宠物,实为囚徒”。他并反思自己曾饲养两只小猴的过程:虽“饲以果品甜点,洒以香水,然而不到三年,它们先后死去”。范曾先生重的是动物的“自由生存”问题。
在这方面,我国古人有很好的榜样。比如苏轼的“侣鱼虾而友麋鹿”(《前赤壁赋》),即把动物看成是“伴侣”和“朋友”。南朝时鹤主人埋葬爱鹤时所镌刻的墓志铭《瘗鹤铭》中,有“真侣”二字至今斑驳可见,也是把动物当作“伴侣”看待的。
其实,长期以来,国人也并不把看家犬、猎犬和警犬看作“宠物”,而是看作“伙计”、视为“战友”。有精神卫生专家认为:“作为生命,动物和人是平等的,需要互相尊重”。孩子与动物就有着天然的亲密关系,他们看到小动物常会像朋友那样去亲近。基于社会文明和心理良知,正确对待动物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人们的共识。
我以为,“宠物”和“朋友”、“伴侣”是不同的概念。前者是恩赐、宠幸、溺爱;后者是平等、尊重、友谊。如果只是把收养的动物当“宠物”,就容易摆出“主人”的架子,以至居高临下,对动物持“统治”意识。虽“宠爱有加”,而一旦“宠物”因“色衰而爱弛”,就会失“宠”,也许会被抛弃,甚至出现虐待“宠物”的现象。宠爱、虐待,其实是相通的两个极端,因为它们的基础就是人对动物的不平等意识。
宠物乎?朋友、伴侣乎?这其实是一个社会心理的健康问题。